玛哈沙拉堪大学研发水稻抗涝基因 亩产提升 15% 破解东南亚粮食难题

泰国皇家学院首席中文教授 阅读:4 2025-10-09 10:27:02 评论:0

  玛哈沙拉堪府讯 2025 年 8 月 10 日,玛哈沙拉堪大学农业科学学院的试验田里,金黄的水稻随风摇曳 —— 这是该校研发的 “抗涝水稻新品种 MH-2025” 首次大规模试种成功。由察猜・蓬素教授带领的 18 人团队,耗时 8 年从野生水稻中分离出 “耐涝基因 OsSub1A”,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导入当地主栽品种,使水稻在洪涝环境下存活期从 7 天延长至 14 天,亩产提升 15%,相关成果发表于《作物学报》国际版。

  团队在试验过程中克服多重挑战:初期因东南亚水稻品种基因复杂,基因编辑效率仅 30%,经过 200 余次载体优化,最终将效率提升至 85%;为验证品种适应性,团队在泰国东北部的乌汶、黎逸等 6 个多涝府开展试点,记录不同降水量下的产量数据。博士生娜帕介绍:“我们还研发了配套的‘抗涝栽培技术’,通过起垄种植、缓释肥施用,进一步降低洪涝损失,试点农户的水稻歉收率从 40% 降至 8%。” 目前,该品种已通过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品种审定,计划 2026 年推广种植面积达 100 万亩。

  这一成果为东南亚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,越南、柬埔寨等国的农业部门已赴校洽谈合作,计划引进该品种及种植技术。玛哈沙拉堪大学校长素拉育表示,学校将设立 “热带作物抗逆育种中心”,每年投入 2500 万泰铢研发抗干旱、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,同时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,共建 “东南亚粮食安全联合实验室”,助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
泰国皇家学院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泰国皇家大学,吞武里大学,泰国留学,教育部认证,中英泰三语,曼谷留学,低成本留学,海归待遇,本科留学,硕士留学

    玛哈沙拉堪大学研发水稻抗涝基因 亩产提升 15% 破解东南亚粮食难题 - 泰国皇家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