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敬大学突破水稻育种瓶颈:AI 助力 “耐涝米” 亩产提升 30%

泰国皇家学院首席中文教授 阅读:3 2025-09-28 09:27:17 评论:0

  【孔敬讯】2025 年雨季,孔敬府的 1 万亩水稻试验田里,一片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 —— 这是孔敬大学农业技术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研发的 “耐涝水稻新品种”,即使在连续 7 天被洪水淹没的情况下,亩产仍能稳定达到 520 公斤,较当地传统品种增产 30%,而普通水稻在同等条件下,亩产往往不足 200 公斤。

  在试验田旁的监测站里,项目负责人 Siri 教授正拿着平板查看数据:“东北平原是泰国的‘粮仓’,但每年雨季因涝灾损失的水稻达 12 亿泰铢,农民们经常要补种 2-3 次,耗时又耗力。” 为解决这个问题,从 2019 年开始,Siri 团队与东京大学的基因育种专家合作,通过 AI 技术分析了 20 万组水稻基因数据,最终定位到一个名为 “Sub1A” 的耐涝基因片段 —— 这个片段能让水稻在被洪水淹没时,进入 “休眠状态”,减少能量消耗,待洪水退去后快速恢复生长。“传统育种需要 8-10 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,而 AI 加速了基因筛选过程,我们只用了 5 年就完成了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转化,”Siri 教授解释,团队还通过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,优化了 “Sub1A” 基因的表达效率,使水稻的耐涝时间从原来的 4 天延长至 7 天。

  在试验田里,农民颂猜正弯腰查看稻穗:“以前洪水一来,稻子就会烂在田里,去年我试种了 2 亩耐涝稻,虽然被淹了 6 天,但最后还是收了 1000 多公斤,比往年多赚了 3 万泰铢。” 像颂猜这样的试点农户,在孔敬府、乌汶府共有 230 户,他们不仅能免费获得稻种,还能得到团队提供的种植指导 —— 比如洪水来临前如何加固田埂,洪水退后如何快速施肥恢复长势。“我们还为农户建立了‘稻情档案’,记录每块田的土壤肥力、洪水时长等数据,通过 AI 推荐个性化的种植方案,” 博士生阿南达说,他正在开发的 “稻情 APP” 已进入测试阶段,农户只需输入地块位置和种植品种,APP 就能实时推送气象预警、施肥建议,还能连接附近的农机服务,解决收割难题。

  实验室里,智能生长箱正模拟不同的洪涝条件 —— 有的箱子里的水稻被完全淹没,有的只淹没一半,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叶绿素含量、根系活力等数据。“我们发现,耐涝稻的根系有更发达的通气组织,能在缺氧环境下运输氧气,” 团队成员 Nattapong 展示着根系切片的显微镜图像,“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洪水中存活更久。” 除耐涝性外,团队还兼顾了水稻的口感 —— 经过 100 人次的盲测,耐涝稻的口感评分达到 8.2 分(满分 10 分),与泰国知名的茉莉香米相近,目前已被泰国商务部列为 “优质水稻品种”,计划 2026 年在东北平原推广 50 万亩。

  项目还获得了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的专项资助,资金用于建设 “耐涝稻种子繁育基地”,预计每年可生产 100 吨稻种,满足 20 万亩农田的需求。“未来我们还想把这种技术应用到玉米、大豆等作物上,”Siri 教授说,团队已开始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研究如何让耐涝基因在不同作物中表达,“希望能为全球的抗逆农业贡献泰国经验。”


泰国皇家学院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泰国皇家大学,吞武里大学,泰国留学,教育部认证,中英泰三语,曼谷留学,低成本留学,海归待遇,本科留学,硕士留学

    孔敬大学突破水稻育种瓶颈:AI 助力 “耐涝米” 亩产提升 30% - 泰国皇家学院